「行星組曲」是霍爾斯特 (Gustav Holst) 的代表作,這部在結構、和聲和節奏方面都極為完美的作品,於1914年開始著手,全曲大抵於1916年完成,其中象徵「戰爭」的「火星」部份作於1914年8月之前,似乎暗示緊張迫在眉睫的歐陸局勢,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好吧,我承認上面是抄來的(抄很大~~~抄不用錢~~~~),詳細的介紹可以到 這裡 看,不滿意的話,還有孤狗是你永遠的好朋友。

所以這個大大的木星是拿來充版面的沒有錯,但是竟然有人特地打電話來抱怨我太混,讓我只好摸摸鼻子的來補點感想。

木星,還有木星組曲,其實多多少少就是我高中三年的縮影。(很玄吧~)

最近沒來由的回憶高中時代,也許是因為看了東野圭吾的放學後,故事背景描述的女子中學讓我想起了自己畢業的衛理女中,也有可能是一個老女人即將邁向30歲的緬懷加嘆息,總之,想起了高中時的朋友,高中的社團,高中的課業......

在衛理念高中是非常有趣,也非常不有趣的一段經歷。我這個人啊,沒有什麼雄心壯志,除了每天念書確保自己跟得上所有的課程(那時候以為這就是有意義的事情),我也不搞同性戀,不打扮,不跟其他女生勾心鬥角,請記得那是個沒有網路部落格數位相機的年代,衛理的生活對我來說壓力很大卻又無聊得要命。

但是我一直很喜歡天文。說是喜歡天文,其實也就是喜歡晚上抬起頭看看星星,想要知道那些星連成什麼星座,在遙遠的天空裡發出怎樣的光芒。於是高二的時候,跟一些朋友,還有當時的地科老師,我們組成了衛理女中的第一屆天文社。

那時我們和附中天文社還有建中天文社經常一起辦"觀星"活動。我們借好住宿的地方,通常都是往山上跑,所以無非就是北宜公路上的雲海國小,或是在陽明山第二停車場露營。星期六我們上山,帶著糧食,雙筒望遠鏡,單筒望遠鏡,星座盤,整個晚上不睡的看星星聊天。高二寒假那年,我們和附中、幾位北一女還有南一中的天文社長,一起辦了阿里山的四天三夜的觀星旅程。我們一群人在不到十度的阿里山山頂,看星星,看快要清晨才升起的南十字星座,最後等著看日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滿天的星斗,整個天空裝都裝不下的閃耀。

那時候大家喜歡看木星。幸運的時候,在單筒望遠鏡裡可以看到模模糊糊的一團霧狀的圓形,總是有人宣稱可以看出木星的帶狀雲。假如用簡單的折射望遠鏡加上座標,就能找到行星或是某某星雲的人,都會受到大家像神一樣的崇拜,當初那位南一中天文社社長就是其中之一。架著大大的望遠鏡,他喜歡拍些天文照片,而我這個"社長"什麼都不會,記得個把星座、星雲、星團的名字就在江湖走跳,看到有真功夫的同學們總是非常的慚愧...

不過這位南一中的同學現在可是天文學博士(隕石學? 同位素學?),所以小時了了大了還是很佳,恭喜恭喜,猴腮雷啊。

總之那也只是高二那年吧,高三忙,把社團的事務交接之後就埋頭念書了。

至於行星組曲的淵源就簡單多了,高二時候還常常和三兩好友,去中正紀念堂看建中管樂隊加上旗隊練習。看到同年齡的優秀同學們認真的演奏,踢著正步走出完美的隊型,心裡也是稱羨。想當初那建中管樂隊指揮更是帥到掉渣,應該是風靡不少女校學生,可惜我不認識啦,現在連名字也忘了。

那中間的風風雨雨我想應該可以寫成另外一本擊壤歌,可惜我文筆不好,記憶不行,也只能讓那些往事就慢慢的淡忘,也就算了。

噢,對,霍爾斯特的木星是怎麼回事呢。高三要結束的時候,認識的建中管樂社的同學,送了我一份他們高三成果展的演出CD,那時候不知道是沒被邀請還是怎樣,總之我是沒去吧。他們演奏的其中一首就是木星,算是高水準的學生樂團演出,不過在木星的開頭大概第三秒左右,在一片沉寂中那支單簧管爆掉的高亢聲音,我到現在還記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