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BBC.com上看到一則新聞:
Beyond the pale?

新聞內容大致是關於有位印度帥哥明星,在一則廣告裡面大力宣揚男人的美白霜,廣告裡他英姿煥發的塗上面霜後,立刻脫胎換骨,走在街上都有正妹拋媚眼後婀娜多姿的投懷送抱,每個正妹都是白皙皙的印度人。新聞裡提出疑問是否明星應該宣揚白就是美的刻板印象,還有不解為何有些亞洲人認為白就是美。
廣告連結在此


看完這則新聞第一個感覺: Huh? 這也是新聞? 英國人難道不知道我們亞洲人就是崇拜洋人連自己的皮膚顏色都恨不得拋棄嗎? 還是說英國人覺得原來男人也想美白,白就可以把到正妹的現象足以當成世界新鮮事。疏不知我們早就把美白當成僅次吃飯睡覺的重大人生課題,市面上這麼多的美白產品,從化妝水、乳液、精華液、面霜、面膜,吃的喝的塗的抹的一樣不缺,出書著說者有之,街上哪個正妹不是天天忙著遮陽,交換美白心得的,那個隔壁班"黑肉底"的美眉不是被從小笑到大。還有,難道英國人真的把我們分類為跟印度人一樣的"亞洲人"框框裡嗎? 我們台灣日本韓國人比他們白多了!在此致上嚴重的抗議。

寫這篇文章的我正在敷著冰涼的美白面膜,幻想著面膜拿下來後就像魔術師掀開布變出一張正妹臉。

還記得在"盧安達飯店"電影裡,引發內戰的胡圖族和突西族,原本只是德國和荷蘭人在殖民時期,為了控制人民而把膚色比較白的黑人歸類為"突西族",進而讓他們在政府擔任要職來管理其他人民,久而久之,膚色白的突西族就成了權力、財富與名望的代稱,在盧安達享有許多特權。當時1994年的內亂由兩支胡圖族叛軍發起,前後共計有將近100萬的突西族人被屠殺。胡圖啊胡圖,你真糊塗,被西方社會擺佈的手段牽著走還不自覺。

1994年,台灣街上的女孩子們也是在忙著美白吧。

為什麼我們認為白就是美呢? 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白白的皮膚看起來比較透亮乾淨啊,誰喜歡黑呼呼的皮膚看起來就像在太陽底下待太久的勞碌命。這就是重點了,其實白就是美,大部分人以為是來自美觀的實際角度,實際上這個概念比大家想像的都抽象的多。在美國看到很多黑人美眉,皮膚也是吹彈可破,眼睛大鼻子高,加上奶大屁股翹,怎麼看都不輸看起來容易顯老的白人女生,可是這社會還是中意滿臉小雀斑的妮可基嫚。為什麼呢? 很簡單啊,首先,請閉上眼睛幻想一個成功的外國商人。男性,年齡介於30-40歲,白人,高鼻梁深眼窩一對碧眼,配上高挺的身材對吧。這就是大部分人眼裡代表成功的形象。展開世界地圖看看,白人所主宰的國家代表了所有成功的象徵,白人掌握大部分的財富,連耶穌都可以在西方教會的改革下,從比較接近非洲人擁有一頭褐色捲髮,搖身一變成為藍眼金髮的高加索人。而在台灣,膚色稍為深一點,輪廓就會比較接近菲律賓人或泰國人,在台灣基本上是幫傭以及苦力的層級的。膚色比較白,看起來就像我們北方最富強的國家日本人民。更不要說膚色深的印度人到現在還是給人窮苦的印象,非洲大陸的"難民"們,以及被西方世界媒體污名化已久,怎麼看都像恐怖分的中東人。就這麼想想吧,假如今天非洲國家是像歐洲一般的現代化,富足而強盛,而歐美的白人國家都是如美國亞肯色斯州住在合板屋窮到脫褲子的白人,現在大家應該忙著把自己的臉曬黑吧。所謂種族歧視的基本原因也是這樣。對於膚色白的追求,其實骨子裡只是一種對於成功與上層社會的崇拜而已。

但是不要搞錯,我一點都不想在太陽底下曬的黑不隆冬來宣示我世界大同的理念。適度的種族歧視事實上是有利於人類社會運作的。尤其是身為在種族的食物鏈裡位階比較高的亞洲人,我就不懂為什麼大家聽到種族歧視就避之唯恐不及,提到崇洋哈日好像是原罪似的自動低下頭。人類原本就會自動追求更高的物質生活品質,假如美白是一個象徵,聽英文歌是種高尚,那又有何不可。只是當整個台灣島上人的優越感只能建立於膚色的比較,想想也是種悲哀吧。

畢竟,我們都只是不同程度的黑而已啊。

***
後記: 啊,寫出了很嚴肅的文章似的,真是不符合我的風格。BBC這則新聞,多少有英國人重申白人就是優越的驕傲感,以及對於這些南方民族的訕笑。說不定美白霜的企業也出資贊助了部分,畢竟新聞裡還提到"這個美白霜將在近日在英國上架"。噢,無敵的置入性行銷啊。我愛資本主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w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